岸信介:国民要用50年的时间,才能正确理解安保条约的修改
岸信介是日本二战时期的一位知名政治家,于1896年11月13日出生在山口县芳木郡山口町八轩屋,是山口县公务员佐藤秀介与妻子茂代所生的第五个孩子。
一、早年生活
当岸信介大约三岁时,他的父亲秀介辞去工作,回到家乡,开始从事清酒酿酒业。
当他从冈山市立内山下小学毕业后,便进入冈山中学学习,但由于一直承担他学费和生活费的叔叔佐藤松介突然因肺炎去世,他只能在那里待了不到两年零一个月。
之后,岸信介回到山口并转学到山口初中,并于1914年,中学毕业。
接着,他到了东京,并进入了一所补习班,为高中入学考试做准备。
此时的他,对玩耍的兴趣大于学习,经常忽视学业,去看电影或戏剧。这使得他的入学成绩,十分糟糕,是倒数第二或第三名。
虽然如此,但岸信介里却是学校里几乎公认的天才。
1917年,岸信介进入东京大学法学部。
在此期间,他把精力集中在研究法律、做笔记和参考书上,阅读范围仅限于杂志和小说。
他不像在第一高中时那样热衷于读书,也很少出去玩。
此时,岸信介对社会主义很感兴趣,读了马克思的《资本论》以及,马克思和恩格斯的通信。
但岸信介对北一辉和大川周明的民族主义思想更感兴趣。
二、大学毕业,担任政府公职
1920年7月,岸信介大学毕业。身为优等学生的他,并没有进入待遇更好的内务省,而是进入了被视为二流政府机构的农商省,这让人颇感意外。
1925年,农商省分为商工省和农林省,岸信介被划归商工省。
之后,岸信介又相继担任了商业部秘书处文献科科长、商业部建设局局长、伪满国务院工业部部长、工业部副主任、管理协调署副署长等职务。
尤其是在伪满洲任职的时候,岸信介展现出出色的管理才华。
同时,他还得以结识了时任关东军参谋长的东条英机、日产集团会长隈川义介、里见机构会长的里见元以及椎名悦三郎、大平正芳、伊藤昌芳、户川信二等人。
成功在军界、商界、政界都建立了广泛的人脉。
如此一来,岸信介绍很快就被誉为“伪满五巨头”之一,另外四个巨头分别为东条英机、星野直树、松冈洋右、鲇川义介。
正是在这个时候,岸信介开始自发筹集政治资金。其资金来源,主要是满洲及整个中国的鸦片贸易。
岸信介于1939年10月离开伪满洲国,并很快回国就任公职。
三、加入东条内阁,成为一名政治家
此时,近卫文麿邀请他出任第二次近卫内阁的工商大臣时,他拒绝了,称该职位应该由商界人士担任,而是推荐星野担任计划局局长。
一直等到1941年10月东条内阁成立后,岸信介方才决定加入内阁,担任商工大臣,并很快签署了《对美利坚合众国和英国的宣战宣言》。
它涵盖了太平洋战争期间物资动员的各个方面。
1942年,岸信介在第21届众议院议员选举中当选,迈出了政治家的第一步。
1943年3月11日,岸信介以工商大臣的身份强行解散现有的日本工商会,并将其改组为日本工商会,以领导统制经济。
到了年底的时候,为应对愈演愈烈的战局,工商省被废除,改组为军需省,东条继续兼任内阁总理大臣和陆军大臣,担任军需大臣,岸信介则只是担任军需次官,受到近乎降职的待遇,这导致他与东条的关系出现裂痕。
1944年7月9日,塞班岛沦陷,日军失败的可能性越来越大。
高层中,以内务大臣木户弘一为首,要求尽快和平的呼声越来越高涨,并以木户弘一、海军大将冈田启介、海军大将米内光政为中心,秘密实施推翻东条内阁的阴谋。
同年7月13日,当东条表示要改组内阁以摆脱困难局面时,木户要求解除东条兼任陆军大臣和参谋长的职务,更换海军大臣岛田重太郎,并任命高级家臣进入内阁。
东条接受了木户的要求,正准备开始改组内阁。
但就在此时,岸信介却要求和平,称“塞班岛失守后,本土很可能再次遭到空袭,我将无法履行我作为军需次官的职责。”
同时,还认为日本军需生产将显著下降,战争前景黯淡,应该考虑结束战争。
想要继续将战争进行到底的东条英机,则斥责,岸信介作为文官不懂军事,并奉劝他赶紧辞职。
但岸信介不肯辞职,这导致两人之间的关系彻底破裂,并被外界所获知。
为了逼迫岸信介辞职,东条英机还派自己的亲信、东京宪兵队长四方亮二冲进岸信介的家,试图威胁他。
但岸信介虽然是文官,但却气势十足,直接对着四方亮二吼叫道:“闭嘴,士兵!”
并把对方赶出了自己的家中。
与此同时,其他赞同木户的资深藩臣,也拒绝加入东条内阁。
很快在重重压力下,东条英机放弃改组内阁,并于7月18日内阁全体辞职。
即使在后来岸信介辞职后,东条英机对岸信介的愤怒仍未消退。
甚至,在与受命组建新内阁的小矶国昭会面时,东条英机还特别要求不要给予部分前内阁大臣与前官员同等的荣誉待遇,其中暗指岸信介。
四、沦为甲级战犯嫌疑犯
1945年3月11日,岸信介没有加入由天皇统治辅助政治协会发展而来的亲东条大日本政治协会,而是成立了反东条护国同志会。
他申请了1945年6月设立的中国地方总督一职,但因被大冢惟光取代而失败。
然而,接任该职位的大冢惟光,却在不久后因广岛原子弹爆炸期间受到辐射而死亡。对于岸信介来说,无疑是自己捡一条命。
1945年8月15日战争结束后,岸信介回到家乡山口市,但因其曾任军需部次官,于9月15日被占领日本的盟军以甲级战犯嫌疑身份逮捕,关押在东京巢鸭监狱。
当时,很多被关押起来的战犯,都选择自杀来赎罪,或者保住自身尊严。
然而,岸信介却打算在审判中大胆宣称:“这是一场为了我们生存的战争,而不是少数人的任意侵略行为,但对于日本来说,这是一场真正的不可避免的战争。”
还说:“尽管我们在战争中遭受了失败,但我们实现了世界上无与伦比的民族团结,取得了令世界震惊的进步和发展。”
此外,他还考虑要重返政坛,以赎罪。称:“作为让日本陷入如此混乱的罪魁祸首之一,我有责任再次成为一名政治家,重建日本政坛。”
总而言之,在狱中的岸信介丝毫没有对二战日本侵略周边各国的行为,表示过任何的愧疚,依旧认为这场战争对于日本来说是必要的。
1948年12月23日,东条英机等8名被告人被执行死刑。
也就是24日,当局宣布将无罪释放岸信介、笹川辽一、儿玉芳雄等19人。当天,除多田俊和本田熊太郎外,其余 17 名囚犯均获释,二人于同月18日因病去世。据说,东京审判之所以放了岸信介,是因为他没有参与1941年11月29日在天皇大本营-政府联络会议上决定开战的阴谋。
同时,岸信介是因内部分歧而导致东条内阁垮台的最大贡献者。
五、禁令解除,重回政坛
话说回来,岸信介虽然从监狱中释放了出来,但仍然被禁止担任公职,也不能公开参与政治活动。
从巢鸭监狱释放的第二天,岸信介的好友、金融界巨头藤山爱一郎就请他担任岸所经营的日东化学公司的审计员,藤山则为他提供了一大笔运营资金。
随后,1949年,岸信介在银座的古村社大厦别馆七楼设立了以“基山社”为名的办事处,并于同年年底“基山社”正式作为股份公司开始营业。
在被禁止担任公职期间,岸信介还担任东洋纸浆公司的董事长。然而,该公司表现不佳,后来被出售给王子制纸。
此时,1947年日本宪法生效,占领日本的盟军主要国家美国已开始大幅转变对日政策,为了应对共产主义,试图将日本打造成一个“反共堡垒”。
此外,围绕日本的冷战愈演愈烈,尤其中国共产党赢得内战胜利,建立红色新中国,以及朝鲜战争爆发这两件事情,导致美国对日政策发生重大转变。
结果就是,1952年4月28日《旧金山和约》签订并迅速生效。
根据该条约的规定,盟军基本免除了日本对同盟国的赔偿责任,仅要求日本向部分国家提供劳务和经济援助。
同时,承认日本的主权,日本恢复为一个独立的主权国家。并允许日本“自愿加入集体安全协定”,为后续《日美安全保障条约》的签订埋下伏笔。
我国作为战胜国却完全被排除在和约签署之外,因此当时我国政府多次声明该和约是非法的、无效的。
除此以外,像岸信介这样曾经被列为甲级战犯嫌疑犯,后来被释放出来的人,也纷纷解除他们参与公职和政治活动的限制。
由此,岸信介得以迅速,重新回到日本政坛。
六、出任自民党首任干事长
1953年1月13日,岸信介表示希望加入自由党,并得到吉田首相的批准。
3月18日他正式入党,4月在众议院选举中以公认候选人身份当选。
岸信介被吉田任命为宪法研究委员会委员长,致力于起草独立宪法,但因反对吉田的“轻军备与对美合作”政策,于1954年被开除出自由党。
岸信介表示,“日本要实现真正的独立,首先必须通过保守派联合稳定政局,然后乘势制定出体现我们民族灵魂的宪法,政治上为了保卫自己,经济上必须独立,以便找到养活这一小块地方8500万人口的办法”。
对于日本的重建, 岸信介说:“经济独立意味着特殊需求不会来自外援,而是意味着出口产业将得到促进,国际收支将实现平衡。”
1954年11月,岸信介与鸠山一郎共同创立日本民主党,并任干事长。
长期主张两党制的岸信介与鸠山一郎、三木健吉等共同领导了自民党和民主党的保守合并政体。
1955年10月,分裂为两派的日本社会党重新统一,同年11月,自民党成立。
岸信介出任该党首任干事长,鸠山一郎出任该党首任主席,从此开始了“55系统”。
所谓的“55系统”,或者也可以称作是“55年体制”。
是指日本在1955年之后形成的一种长期稳定的两党竞争与保守势力主导的政治体制。
自民党在1955年之后的38年间一直占据主导地位,成为日本政坛的核心力量。
1955年8月,岸信介以鸠山政府干事长的名义陪同外相重光葵访美,并于29日至31日参加了重光葵与美国国务卿杜勒斯的会谈。
重光随即提出让安保条约平等化,希望将条约从单方面的“保护”关系转变为更加平等的“相互安全保障”关系。
重光葵指出,当时日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自卫能力,因此希望与美国签订一个类似美台、美菲条约那样的平等条约。
他还提出,日本可以负责关岛的防卫,行使集体自卫权,美军可以撤出日本。
然而,杜勒斯对此表示拒绝,认为日本尚未准备好承担这种责任,且新条约的签订时机尚未成熟
岸信介对此深感震惊,从此把修改安保条约作为执政后的重点议题,并开始为此做准备。
七、成为日本第56任首相
1956年12月14日,岸信介竞选自民党总裁,以7票之差输给石桥谈山,后加入石桥内阁,出任外务大臣。
两个月后,石桥患病,岸信介出任代理首相,代替石桥首相发表施政演讲。接着,他又被石桥提名为首相继任者。
1957年2月25日,岸信介正式接替石桥内阁,成为第56任内阁总理大臣,保留了前任内阁所有部长职务,并继续兼任外务大臣。岸信介在就职新闻发布会上提出要“消除腐败、贫困、暴力三股邪恶势力”。
“消除三股邪恶势力”成为日本当时的流行语。
岸信介上任后立即实施了石桥内阁提出的1000亿日元减税政策。
1955年8月,岸信介陪同外务大臣重光葵访美时,亲眼目睹了杜勒斯国务卿断然拒绝外相深感震惊。
美国的强硬立场是基于对日本成为不负责任的盟友、忽视自卫努力以及退出美国阵营的担忧。
岸信介坚信,有必要缓解这些担忧,消除《安保条约》中的不平等现象。
岸信介此前曾表示“首相必须把精力集中在外交和公共安全上”,并寻求“恢复日本真正的主权”,因此他对自己能够同时担任首相和外相感到很高兴。
1957年1月,吉拉德事件发生,一名美军士兵开枪打死了一名农妇。
当日本明确表示无权管辖该案件时,日本民间舆论一片哗然,日美安保条约陷入危机。
这一事件向公众表明了1951 年《日美安保条约》中存在的不平等,日本向美国提供了军事基地,但美国没有义务保卫日本,日本对美国基地的使用也没有发言权。
岸信介向来对修改安保条约充满热情,称其为“一项足以置其政治生命于不顾的重大举措”。
所以,他在就任首相后曾多次与美国驻日大使麦克阿瑟二世进行秘密商谈。
1957年5月20日,岸信介批准了《防卫基本政策》,为消除美国的顾虑,规定日本的安全将通过日美合作来确保,防卫能力将根据国家实力逐步增强。
1957年1月24日,岸信介将原定于锡兰举行的亚太地区总干事会议改到东京举行,并在会上发表讲话,阐述了日本外交政策的三点:反共产主义阵营、与亚非国家的友好关系、促进亚太地区的贸易。
这些都反映在9月发表的“日本外交三原则”中。
岸信介还宣称“亚太地区是日本外交的中心”。
1957年6月,岸信介访问美国并会见了艾森豪威尔总统,艾森豪威尔承诺考虑修改安全条约。
6月20日,他在美国国会发表演讲,警告国际共产主义的威胁,并在第二天的新闻发布会上表示“日本永远不会转向共产主义或中立主义”。
接着,岸信介还以国宾身份访问美国,受到优厚待遇,包括借用总统专机周游全国。
12月,岸信介开始第二次亚洲之行,访问了澳大利亚、菲律宾和印度尼西亚。
在反日情绪高涨的澳大利亚,他对战争坦率道歉,并承诺积极争取战争赔偿。
岸信介于12月24日在日澳首脑会晤上表示,“日澳两国应当忘掉过去,在未来建立更加广泛、更加强有力的合作关系”。
这一亚洲政策的背景,一方面是为了应对万隆会议上印度和中国迅速崛起,以及中国周恩来总理亚洲之行扩大影响力,让日本得以继续在东南亚保持影响力。
另一方面也是岸信介有意以亚洲为牌,对美国施压,暗指如果日美关系不能顺利调整,日本可以选择“重返亚洲”。
八、岸信介二度当选首相
1958年5月22日,岸信介在大选中获胜,6月12日就任第57任内阁总理大臣,开启第二届岸信介内阁。
另一方面,由于岸信介所在的党派,未能获得修改宪法所需的三分之二多数票。
当时,岸信介内阁提议修改《警察职务执行法》,但以日本社会党、总表等为首的反对声音日益高涨,内阁遭到了“这条警察法让约会都不可能”、“‘警察’又回来了”等负面宣传。
由此,岸信介内阁被迫撤回了该法案。
除了修改警察职务法之外,岸信介还热衷于通过反间谍法,以及将防卫厅升格为防卫省、设立总务省并恢复地方知事任命制、修改反垄断法,并通过单议席选区法。
此外,岸信介还建立了鸠山在施政演讲中提出、石桥在内阁会议上批准的全民健康保险制度,并引入了包括最低工资和全民养老金在内的社会保障制度,为日本随后的高速经济增长奠定了基础。
岸信介还经常与鸠山一起呼吁进行宪法改革。
九、新安保条约签订,岸信介内阁被迫下台
1960年1月,岸信介率团访问美国,与艾森豪威尔总统会晤,达成协议,签署新的安全保障条约,也就是所谓的新安保条约。同时,艾森豪威尔总统准备访问日本。
与旧条约相比,新条约虽在形式上增强了日美关系的对等性,但日本民众关注的核心问题并未得到解决,例如驻日美军基地的存在、美军的刑事裁判权以及核武器化问题等。此外,新条约扩大了适用区域,增加了日本卷入美苏冷战冲突的风险。
在主张废除安保条约的社会党的强烈抵制下,日本当时国会有关批准新安保条约的审议陷入僵局。
5月19日,岸信介内阁利用警察强行将反对党议员赶出议场,强行通过了新安保条约,这一举动引发了民众的极大愤怒。
为了应对越发强烈的反安保条约运动,岸信介对此采取了十分强硬的手段,动员18000名赌徒、10000名手屋(人贩子)以及10000名前军人和右翼宗教组织成员。
这些人得到了政府提供的直升机、轻型飞机、卡车、车辆、食物、总部和救护车的支持,以及大约8亿日元的行动基金。
让他们去对冲反对新安保条约的人群。
为了应对政府的强硬立场,反安全条约运动逐渐呈现出反政府、反美的性质。
当时,日本国会周围每天都被,反对新安保条约的示威者所包围。
6月10日,抵达日本为总统访问做准备的白宫新闻秘书哈格蒂乘坐的卡迪拉克在东京国际机场入口处被示威者包围,汽车受损,哈格蒂不得不用直升机救援。
岸信介虽然多次发言,试图平息事态,但无济于事。
与此同时,日本东久迩、片山和石桥三任前首相,一起敦促岸信介辞职,否则事态将更加严重。
甚至有传言称,将要刺杀艾森豪威尔总统,最终导致艾森豪威尔访日计划被迫取消。
此外,6月15日这一天,超过580万群众包围日本国会。
在这一天,自民党支持的黑社会和右翼团体疯狂袭击示威者,造成多人重伤。
而在国会议事堂内,警方也与示威者发生冲突,导致学生共产主义活动家桦美智子被踩踏致死。
6月15日和18日,岸信介与防卫厅长官赤木宗则商讨,要动用自卫队来控制局势,但遭到了对方的果断拒绝。
赤木宗表示:“我不能命令自卫队伤害我们的同胞。”
随着反安保条约示威达到高潮,警方开始要求岸信介撤离,但他拒绝了。
岸信介说:“如果这里很危险,那哪里安全呢?官邸是首相的城堡。在那里战斗中战死是人之常情。即使我被杀了,我也不会动。我已经做好准备了。”
故而,岸信介和弟弟佐藤荣作继续留在,被示威民众团团包围的官邸。
6月23日,岸信介终于因为顶不住压力,而在内阁会议上宣布辞职意向,为此次混乱承担责任。
十、遭遇刺杀,身中六刀
1960年7月14日,在宣布辞职后不久,岸信介在池田隼人被任命为首相继任者后的庆祝会上,被一名袭击者用一把24厘米长的刀刺中左大腿六刀,身受重伤。
行凶者是65岁的荒牧退助,他在战前曾属于右翼团体“大化会”的成员,同时也是战前法西斯团体“玄洋社”的骨干。
然而,凶手本人的说法,他刺杀的动机是同情被踩踏致死的樺美智子。
同时,表示自己这么做,并不是为了要真的刺杀岸信介,只是为了让岸信介反思自己的行为”。
在岸信介被刺的第二天,也就是7月15日,岸信介内阁集体辞职。
岸信介曾说过:“历史将评判我的所作所为。”
“国民要用50年的时间才能正确理解安保条约的修改。”
十一、卸任首相后的政治活动
1960年7月卸任首相后,岸信介仍然保持着强大的政界影响力,并积极参与日韩外交关系的恢复。
岸信介在韩国政坛有很强的影响力,韩国前中央情报局局长金亨旭也评价说,“岸信介是韩日勾结的日方核心”。
自1963年总统大选以来,朴正熙政府一直得到日本自民党政治资金的支持。
1987年8月7日,岸信介因心力衰竭在住院的东京医科大学医院逝世,享年90岁。
岸信介脸型瘦削,长着龅牙,他的亲戚松冈洋介曾形容他“长着一张长着牙齿的丝瓜脸”。
他最喜欢说的一句话是“就是这样”和“怎么回事?”。
值得一提的是,岸信介与绪方竹虎、正力松太郎一起接受了美国中央情报局的巨额资助。岸信介的具体代号尚未透露。
但在2007年的时候,美国国务院正式承认,通过岸信介、池田勇人内阁和前日本社会党右翼分子,向日本政坛提供秘密资金并进行暗中操作,目的是将日本变成反共堡垒。
岸信介是其中第一个提出资金请求的人,据报道艾森豪威尔政府授权中央情报局提供一些秘密的财政援助和选举建议。
资金资助从1958年持续到1960年代,后来被约翰逊政府切断,因为他认为没有必要。
具体岸信介从美国中情局这边,拿了多少钱,则完全没有披露。
上一篇:没有了
下一篇:没有了